新闻动态
一、学科的基本内涵
学科的概念有两种内涵:一是指学术的分类,即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专业分支,如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生物学,社会科学中的历史学、教育学等。我国国家标准G/TI3735-92将学科定义为“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二是教学科目的简称,亦即科目。它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组织起来的科学知识体系。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中通常取前一种涵义。
学科的划分有多种方法。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的学科划分均为12个门类(哲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而国家标准GB/T13735-92则依据学科研究对象、研究特征、研究方法、学科的派生来源、研究目的、目标等五个方面对学科进行分类,即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下设一、二、三级学科,一级学科58个。
二、专业的基本内涵
《实用教育大词典》对专业的定义是,“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科的发展和分类状况而划分的学业门类。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设置的各种专业,体现各自不同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制定各自不同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辞海》对专业的定义为“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有学者从广义、狭义和特指三个层面来理解专业。广义的专业是指某种职业不同于其它职业的一些特定的劳动特点。狭义的专业主要指某些特定的社会职业。这些职业的从业人员从事的是比较高级、复杂、专门化程度较高的脑力劳动。一般人所理解的专业是指这类特定的职业。所谓特指的专业,即高等学校中的专业。潘憋元等人认为,“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课程的不同组合形成不同的专业。在西方高等教育中,专业指范围大小不同的专门“领域”。《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称之为课程计划。
我们所研究的专业是指“高等学校根据社会分工、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科的发展和分类状况而划分的专业门类”。专业主要按学科门类划分,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共有249种。
三、学科与专业的区别
第一,学科与专业的构成不同一般认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需要如下几个要素:一是研究的对象或研究的领域,即这门学科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研究对象,具有特殊的规律。二是理论体系,即形成特有的概念、原理、命题、规律,构成严密的逻辑系统。三是研究方法。专业的构成主要是由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专业中的人。培养目标对整个专业活动起导向和规范作用,专业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与设计。课程体系直接影响专业建设与发展,即课程体系合理与否、质量高低、实施效果好坏直接影响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划分学科与设置专业依据的原则不同。学科划分遵循知识体系自身的逻辑。学科及其分支是相对稳定的知识体系,即使是在一些学科分化与综合的演变中形成的新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和综合性学科,也都有自身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专业是按照社会对不同领域和岗位的专门人才的需要来设置的,处于学科体系与社会职业需求的交叉点。从大学的角度看,专业是为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而设置的;从社会的角度看,专业是为满足从事某种社会职业所必需接受的训练而设置的。不同领域的专门人才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专业就组织相关的学科来满足。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要求有不同的专业设置及专业培养目标与之适应。专业以学科为依托,有时某个专业需要若干个学科支撑,有时某个学科又下设若干个专业。有时一个学科往往就是一个专业,当然除了一些公共基础知识。目前倡导的“跨学科专业”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就是不同学科在教学功能上的交叉,而不仅仅是学科在自身发展意义上的交叉。
第三,学科与专业所追求的目标不同。学科发展的核心是知识的发现和创新。学科以本学科研究的成果为目标,向社会提供的产品一般称之为科研成果,科研成果又可分为科学型和技术型两种。专业则以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专业人才为己任,适应社会对不同层次人才在质量、数量上的具体要求专业的目标是出人才,所以专业自然要把目标定位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上。
学科与专业的区别表明了两者之间的不可替代性。学科与专业并存是高校的一种特有现象,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发展。专业是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的基地,学科是专业发展的基础,任何一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取决于该高校的学科和专业水平。
四、学科与专业的联系
第一,学科是专业的基础。18世纪后,白然科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本身又分化为不同的学科领域,以便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学科门类,如力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基础学科不断分化,相继出现二级、三级学科。与此同时,学科综合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原有各学科间产生边缘学科、综合学科,如环境科学、空间科学、海洋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等。这些都构成了现代大学专业的学科基础。
第二,专业是对学科的选择与组织大学设置专业,既要考虑学科基础又要适应社会用人的需要,确定具有一定专业适应范围、一定层次与规格的专业培养要求,再按专业培养要求,在系列的学科门类中选择一至三个学科作为专业的主干学科。这是专业对学科选择与组织的第一层。在确立主干学科后,专业的教学是通过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组织课程、学生按指导性计划选择学科课程来实现。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科知识中选择适应专业要求的专业学科知识,教学管理人员要遵照学科发展的规律,并结合学科的认识心理与规律,对学科进行选择并确定学科课程,编制主要课程结构、安排学科实践训练与学科研究方法、确定授予学科和相近相关专业等。这种对系列课程的多学科选择和组织,是专业对学科进行选择与组织的第二层。
第三,专业特色主要是学科特色与社会适应特色。社会适应特色主要由大学的外部来进行评价,归根到底是对专业的基础学科与主干学科的认可与否。因此,专业特色实质上就是学科特色。一个学科的特色愈强,以其作为主干学科的专业特色也就愈强。同时,一个有特色的专业其学科特色也一定很鲜明。当然,学科与专业的结合是通过课程的设置及课程内容的选择来体现的。(本文转载自《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