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教学单位: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高校教学改革的风向标,紧扣教育强国建设目标,深入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有效助力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精心大专高校教师教学创新与交流的标杆。根据第五届全国及安徽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安排,经研究,决定举办“第五届淮北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暨安徽省赛选拔赛”(以下简称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推动教学创新 培养一流人才
二、大赛内容
大赛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产教融合创新报告(以下简称创新成果报告),教学设计创新汇报。
三、参赛对象、分组及指标分配
(一)参赛对象
1.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师德师风良好,潜心治学,热爱学生,为人师表。
2.我校正式在职在岗教师,主讲教师近5年对所参赛的本科课程讲授2轮及以上。产教融合赛道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至少包括1名从行业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且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时间须达到2年及以上;其他赛道以个人或团队形式报名参赛均可。若以团队形式参赛,团队成员包括1名主讲教师和不超过3名团队教师。
(二)大赛分组
本次大赛根据主讲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分新工科组、新农科组、新文科组、基础课程组、课程思政组、产教融合组六个组别,每个组别下设正高、副高、中级及以下三个小组。
(三)省赛分配名额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大赛的通知,我校的省赛参赛名额按照有效参赛教师(团队)数占全省校赛总教师(团队)数的比例,以及前三届的国赛成绩等综合确定。校赛有效参赛教师(团队)数是指在省赛承办方指定的平台提交了“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或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和教学设计创新汇报视频”三项材料中不少于两项的教师(团队)。学校将开展校赛,选拔、推荐优秀选手参加省赛。
四、大赛比赛环节及材料要求
(一)单位推荐
各学院自通知发布之日起启动校赛选拔推荐工作,自主选择组别。在校赛之前,参照校赛的形式和要求,组织并实施院赛。学院应充分调动一流专业负责人(或团队)、省级课程负责人(或团队)积极准备,踊跃参赛。教学一线教师均应以主讲教师或团队形式参加院赛,各学院至少推荐4组,其中正高组不少于1组,课程思政或产教融合赛道不少于1组。请各学院在4月9日前将《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校赛推荐教师汇总表》(附件1)(盖章)纸质版送至教务处质量管理科(滨湖校区综合行政北楼315办公室),电子版发送至278005230@qq.com。
(二)学校培训环节
学校组织省赛参赛选手赛前培训,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三)校赛组织
主要包括网络评审和现场评审两个阶段。
1.网络评审
网络评审阶段,参赛教师在2025年4月20日前将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教学创新成果报告等上传至比赛专设网址(后续将及时公布),由专家评委进行网络评审。网评满分为60分,其中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成绩占40分、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成绩占20分。
2.现场评审
现场评审计划于2025年4月27日之前完成(具体时间单独通知)。参赛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与教学实践,进行不超过12分钟的教学设计创新汇报,专家评委依据选手的汇报进行8分钟的提问交流.现场评审成绩满分为40分。
3.计分方式
课堂教学实录视频、教学创新成果报告、教学设计创新汇报三部分成绩之和为选手的总得分,具体评分细则详见附件2。
(三)提交材料要求
参赛教师需提交以下材料:
1.申报书
通过网络系统提交大赛材料,申报书样式详见附件3。
2.教学创新成果报告
教学创新成果报告应基于参赛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反思,体现课堂教学得创新举措、过程与成效。聚焦教学实践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等,采用教学实验研究的范式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
课程思政创新报告应立足于学科专业的育人特点和要求,发现和解决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
产教融合创新报告应密切围绕高校与社会或行业企业主动合作、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需求、学科专业结构与区域发展、组织模式创新与教学模式改革等产教融合方面的内容,以教学研究的范式,聚焦教学时间中的真实“问题”,通过课程内容的重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评价的改革、师资队伍的建设、协同办学的机制等,解决教学问题,明确教学成效及其推广价值。
报告包括摘要、正文,字数不超过4000字。教学创新(或课程思政创新、产教融合创新)成果的支撑材料及目录详见附件4。
3.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及相关材料
实录视频为参赛课程中两个1学时的完整教学实录(分2个视频文件上传),校赛阶段的课堂教学实录学生数自定(可不按整班人数录制),其中产教融合赛道需包含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具体要求详见附件5。与课堂教学实录视频配套相关材料包括:参赛课程的教学大纲、课堂教学实录视频内容对应的教案和课件,其中教学大纲主要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性质、课时学分、学生对象、课程简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课程评价等。
4.证明材料
所有赛道参赛课程需以PDF格式上传教务系统中课程已完成学期的开设信息(包括课表、排课班次、人数、地点等信息截图),参赛课程名称须与教务系统中显示情况一致。
产教融合赛道参赛课程还需提供由所在高校教务部门出具的实践性教学学时占课程总学时比例不少于30%的相关证明;行业企业参与参赛课程教学的相关证明,包括但不限于与参赛课程相关的人事聘任协议、产教融合项目合同、协同育人项目、产业学院等,签订时间在2年及以上。
各参赛教师务必于2025年4月20日前提交规定的材料。
五、奖项设置
按组别分设一、二、三等奖,奖励数量视参赛项目质量情况确定。奖励标准按照学校相关文件执行。
六、其他事项
(一)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采用校赛、省赛、全国赛三级赛制。请各教学单位予以重视并组织开展好推荐选拔工作。
(二)各教学单位应严格审查参赛教师资格,主讲教师及团队成员应无违法违纪、师德师风和学术不端问题,且近三年无教学事故。团队成员可作为主讲教师报名参赛,但参赛教师不允许重复担任团队成员。
(三)参赛教师应保证教学创新设计相关材料的原创性,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如产生侵权行为或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由参赛教师自行承担相应责任。
(四)参赛教师提交所有材料(除申报书以外)和现场汇报环节中均不得出现参赛教师姓名及所在院系等相关信息,产教融合赛道行业企业信息不做硬性要求。
淮北师范大学教务处
2025年3月21日